我的脱贫故事丨韩军:重病不言弃 深山溢酒香

韩军正在监测自家酒厂酿酒的质量。通讯员 谭之喜 摄

这是一所普通的民房,在西陵峡两岸的山坡上随处可见。墙身雪白,顶着青瓦。走进去,铺着瓷砖的地上擦得干干净净,屋里收拾得整整齐齐。

这是一所特别的房子,它是母子二人用双手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因为穷,没有钱请帮工。儿子当瓦工,母亲就帮着递砖;儿子粉墙,母亲就帮着拌灰浆;儿子焊棚子,母亲就帮着扶钢构。三个月时间,母子二人起早贪黑,盖起了这样一栋漂亮的小平房。

这是一座意义非凡的房子,身患膀胱癌的儿子做完一场大手术不久,还挂着尿袋,羸弱的母亲同样多病缠身。贫病交加中,母子二人没有任日子潦倒下去,逆境中仍保持一颗自强不息的心,用勤劳战胜病痛和贫寒,给了彼此更温馨的家园。

8月10日,记者驱车四个小时,来到秭归屈原镇天龙村三组韩军家,采访了这对令人肃然起敬的母子。

身患癌症,亲人离世,家境一落千丈

如果不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韩军也许现在和很多农村打工者一样在城市里谋生。2010年,正值壮年的韩军被查出患上了膀胱癌。从县医院到市医院,从确诊到手术,确诊治疗花光了韩军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了一身的债。祸不单行,2013年父亲因肺病不幸离世,母亲的胃炎又不断加重,一系列打击接踵而至,让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做了手术的韩军不能再从事繁重体力活儿,一家的生活来源全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看着老去的母亲撑着多病的身体倔强地喂五六头猪,种着上万斤的苞谷,韩军心酸不已。“那时觉得人生黯淡无光、没有奔头了,想哭都哭不出来。”

驻村工作队得知韩家的情况后,迅速上门走访,得知韩军出院后还需要一直服用抗癌药和外挂导尿袋,便为他积极争取民政救助和帮助购买批发价药物。

“有了他们的帮忙,我感觉又有了希望,但我不能等靠要,我要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韩军说。

母子相依,建屋修路,自力更生谋脱贫

2014年盛夏,望着年久失修、不通道路的老房子,久病初愈的韩军动起了“挪穷窝”的心思。从来没有从事过建筑行业的韩军,开始马不停蹄地研究选址和房屋图纸。新房地址选在离水泥路较近的一处山坡上。由于请不起挖机,母子二人只好靠着锄头和撮箕,一锄又一锄、一筐又一筐挖地基。凭着一股子愚公移山的韧劲,愣是挖出了一片开阔地。

随后的拖沙拉砖、砌墙封顶以及安装门窗,几乎都靠母子二人协作完成。“母亲跟我吃了蛮多苦,日晒雨淋的,但她从没有抱怨过”,韩军的声音有一丝哽咽。将近三个月,在几乎没有外人帮忙的情况下,一座一层三间的小砖屋就落成了。韩军又挖了一条数米长的土路与主公路相连,这样新屋有了、路也通了,斗志满满的韩军又有了新的打算。

合伙办厂,制酒养猪,奋发图强成榜样

“朱书记,上次你们说给我量身定制脱贫计划,我自己可以谈一点想法吗?”2017年春节刚过,韩军便找到该村第一书记,计划在做小型养殖的基础上再办一个苞谷酒加工厂。得知韩军主动脱贫的决心后,驻村工作队大力支持。

一个好汉众人帮。韩军特意拉来了同村好友杜林三,两人一拍即合。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们很快完成了酒厂选址,还申请到5万元的贴息扶贫贷款。之后,两人又分别贷款8万元。2017年8月,酒厂正式动工,而旁边的养猪场也很快落成。“制酒剩的酒糟可以喂猪,这样既安全卫生又能循环利用”,韩军津津有味地描绘着他的生态养猪模式。如今,酒厂年产量已达3万公斤,成酒销往当阳、邓村等地,赢得了客户好评。韩军还养了80余头猪和500多只鸡。

“如果按理想预期,一年应该可以收入20万元,但现在酒的市场还没有真正打开。”韩军说,从建厂到现在,苞谷酒才销了几千斤,剩下的几万斤酒还存在酒窖里。

“困难不少,不过我有信心,争取年收入上10万。”

“希望将来我不仅自己能致富,还有能力去帮助身边更多的人。”韩军坚定地说道。(三峡日报 记者 翟雪莲 见习记者 付江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