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学礼:“苦命人”的甜蜜向往

兰学礼正在察看中蜂生长情况。 邓士德 摄

8月3日下午,记者走进兰学礼家,一栋两层半楼房犹如新建一般,光洁的地砖雪白的墙,家具摆放整齐,一米七二的兰学礼显得魁梧挺拔。

深入交谈方知,眼见并不为实。与此相印证的是挂在大门背后的精准扶贫档案箱,一应政策资料都被老兰装在箱子里,上面有帮扶人的单位、姓名和电话。

今年55岁的兰学礼是点军区艾家镇柳林村五组精准扶贫户。得知我们的来意,老兰一脸不甘地说:“实在不是我们人懒,主要是这些年一直不走运、光背时,弄点钱就生病、就住院,把我们整倒了,硬是没有翻过身来。”

生怕我们不信,老兰从房屋里随手提出两个口袋,里面是卷成一个个圆筒状的住院资料,随行的同伴一数,竟有21个卷卷。老兰说,这都是近几年住院攒下来的,屋里还有很多。

老兰告诉我们,两口子从结婚开始,就尽是生病生灾。结婚第二年,妻子怀孕,一检查竟是葡萄胎,又隔了两三年才生儿子。38岁时又得了冠心病,从此一年四季要吃药。近两年更是每年都要住两三回院,宜昌市的中心医院,中医院,一、二、三医院,还有仁和、长航、点军医院,几乎都去过,什么结肠炎、阑尾炎,还有这病那病,没有断过。就在前不久,老婆睡觉时不知被什么咬了一口,差点肿到喉咙,最后到中心医院住院,花了2000多元才治好。

特别是去年上半年,老兰在门口的柑橘树上剪枝,一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把脾脏戳破了,妻子赶紧喊的士将他送到医院,光手术就做了6个多小时,医生说再晚半个小时命就保不住了。一趟住院花了三万二,因属意外,医保不能报,最后还是区里从扶贫渠道帮忙报了两万多,扶贫联系单位市安监局还发动机关党员干部捐助了4000多元。

尽管命运多舛,但老兰依然不屈地抗争着。家里有5亩250株柑橘,他和妻子精心伺候,但价格一直上不来。老兰自嘲地说,打我学种柑橘起就是几毛钱一斤,现在还是几毛钱一斤。主要是点军这边的柑橘品种有些老化,市场也没有形成气候,多年来我们的柑橘都是拖到宜都红花套卖的。

对这些年上级搞精准扶贫,老兰心存感激:不说别的,这两年自家每年两头猪仔都是上级发的,每年可以自食一头,卖一头。

尤其是前年,上级组织了扶贫养蜂培训,请了一位养中蜂的专业人士讲课,老兰跟着去学了六七个月,觉得适合自己这种家庭,回家就开始尝试养中蜂。儿子也很支持,还抽空在网上帮忙采购和销售。去年效果较好,卖了10箱蜂,还卖了五六十斤蜂糖,总共收入7000多元。今年差点,春上才收了32斤糖。目前还有15箱蜂。

说起养蜂,随行的村财经委员胡军也很有心得,老兰马上和他攀谈起来,两人越谈越专业。从他们的交谈中,记者开始知道,中蜂和意蜂的区别,比如中蜂不能随意搬家,它们的认巢能力较差,一旦认错门,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老兰深有感触地说,养蜂真不是个简单的事,自己以前只学了点皮毛。要想靠养蜂脱贫,还得下苦功钻研技术。比如防疫就很关键,有一种“囊状幼虫病”,一旦上身,连蜂王都可以抛弃。再就是本地养蜂花源少,导致蜜源少,本地只有柑子花,不像平原地区还有油菜花、稻谷花、苞谷花等。能常年保持20箱就很不错了。

老兰最后表达了一个愿望,无论种柑还是养蜂,如果有能人牵头成立一个组织,相互交流,打开市场,终归要比单打独斗强。自己身体不好,如果能在家里做到自食其力,也能减轻政府的负担。(三峡日报 记者 邓士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