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为村民打造精神乐园

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一个山水如画的村庄。

8月9日,杨林堂鼓的古韵响彻响水洞村,“慈孝之家”“诚信之家”的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人们簇拥着手持匾牌的干部,敲锣打鼓将荣誉送到9名群众家中。

“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秭归县践行“礼、信、孝、善、勤、简”新民风,以“精神脱贫”助力“精准扶贫”,以“文明新风”添彩“美丽乡村”,取得了初步效果。

乡愁塑形:环境美化成风景

行走在响水洞村,一幅幅村落山水画、民俗风情画彰显着响水洞村的文化魅力。张明华的家,院落一尘不染。扶贫干部将一块“清洁之家”的匾牌挂在他家门上。

近年来,响水洞村环境得到改善。穿村而过的9公里省道完成刷黑,硬化村级公路30公里,房屋改造422栋,削危减土率达到100%。

“更可喜的是,人们的环保、卫生意识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秦宗尚介绍,村里有3、4家年出栏100至500头生猪的养殖大户,通过安装异位发酵床、修建沼气池等方式解决了污染问题。7月上旬推动的“厕所革命”,不到一个月时间有近150户申报旱厕改造,已安装到位的达到十多户。

乡风铸魂:精神物质双脱贫

响水洞村四组的秦立贵家门口,新挂的“勤劳之家”匾牌格外引人注目。

秦立贵是村里的脱贫致富典范,从一穷二白到养殖大户,背后的辛酸几天也说不完。

同样不等不靠、勤劳致富并带动一方乡邻的,还有家住海拔1200米高山的王春燕一家。家里负担重、劳力少、条件差,她咬着牙发展10多亩蔬菜,并带动邻居一块种植,和乡邻一起走出了贫困。

这些身边的榜样,都是干部群众在开展“村落夜话”活动中,老百姓自己推选出来的。“好政策要抓牢,好日子要创造⋯⋯”县文明办编印的歌谣贴在墙上,烙在了群众心里。

“开展‘村落夜话’活动,让干部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点对点解决问题,让群众相互分享脱贫经验和脱贫经历,增添了群众脱贫的决心和动力。”杨林桥镇党委书记王功赵说。

乡贤聚力:乡风净化促文明

88岁的老党员邹忠南被评为“忠贤之家”。62年党龄、身患偏瘫18载的他,坐着电动轮椅行驶半小时到达村委会跟群众作交流发言。

“信马克思主义,莫信封建迷信⋯⋯”邹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驳斥封建迷信的荒谬,声音不大,会场却鸦鹊无声。

“王彦松的媳妇,勤劳、讲礼貌,看到老人恭恭敬敬,家风很好!”邹老对身边榜样的点赞,大伙听得明白、记得认真。”

在邹老的书桌上,一摞笔记本上全是他的手记,2018年已经写满两个笔记本。翻开扉页,跃入眼帘的是《党章》。细细翻阅,有政治笔记、有心得感悟、有时事摘录、有回忆日记……

被评为“和善之家”的二媳妇王太翠说,老人爱读书、爱看新闻,每期主题党日活动从不落下,他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大家都爱听,响水洞的村民在老人的影响下养成了文明好习惯。

秭归县像响水洞村这样的“立改树”试点村15个,有县级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5个。在“立改树”活动中挖掘的各类身边典型达1000余人,付金翠、张义波、王华君、龚万详先后荣登“中国好人榜”。

秭归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雷青松说:“‘立改树’是秭归农村精神扶贫的一大品牌。以乡愁塑形、以乡风铸魂、以乡贤聚力,才会使广大农村精神富、民风淳、乡村兴。”(三峡日报 通讯员 周华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