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探长江的“秘密”

图为:在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工作人员正使用高科技设备对水质进行检测。

8月4日,“大江奔流”采访团第四组的记者们走进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看水文站、参观实验室,揭开长江水文水利的神秘面纱。

每到夏季,便是长江流域洪水高发季节,业内人士称“七下八上”,指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最需警惕洪水的季节。

是否会有洪水?如何蓄水或泄洪应对?记者们纷纷提问。

“今年3月我们预测到,6月至8月主汛期长江流域降水总体正常偏少,长江上游降水正常偏多,下游偏少,要警惕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引发的局地严重洪涝或干旱灾害。”长江委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陈敏讲起了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的运作“内幕”。

首先是汛情监测。每天,监测空、天、地立体雨水情况。空,是指每小时更新一次的卫星云图;天,是12小时更新一次的亚欧范围的天气云图以及监测降雨的天气雷达数据;地,则是28000多个雨量站,每小时传送的雨量信息,和2300多个水文站实时监视的河、湖、库水文要素变化。

然后,专家们计算、分析、研判,包括会不会形成汛情、沿线水库如何调度蓄水或泄洪等。形成结论后,上报国家防总,得到认可后,控制性水库闸门起落,调节长江水流。

“比如今年7月,长江第2号洪水来临时,科学调度上游水库群,拦蓄约90个东湖的水量,减少被淹土地面积约960千公顷,减灾经济效益约8亿元。”陈敏说。

对长江,这里时刻了然于胸。6800多个水量水质等监测站点,4500多个水环境监测断面,4200多个河道固定监测断面,120多万km2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面积,织就了一张特殊的信息大网,实时监测着长江的水文、水环境、水生态、河道、水土保持等情况,为长江保护与开发、沿线经济社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长江水质是长江委的重要使命。在一个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利用一台价值300多万的仪器,检测饮用水的有机物含量。同时,长江委正模拟自然潮汐,探索帮助鱼类排卵最佳条件,助力长江生态修复。记者们对此也十分感兴趣,围住工作人员采访,直到被催促才离开。

经济日报记者张倩说,今天,对长江保护感受更直观、清晰了,弄清了很多疑问。(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