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山丨让主流意识形态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小喇”传递正能量

“扫地这件事,小娃娃儿都会做,但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就不是件容易事儿……”3月20日,年逾六旬的兴山县南阳镇阳泉村村民贾代银,在镇中心小学录音室录制了新一期《拾点南阳》广播节目。

如何让主流意识形态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南阳镇的做法是,整合农村应急广播资源,借用学校录音教学设备,挑选农村乡贤能人,用地方话评说身边人身边事。每周二上午10点,村组广播喇叭会准点响起《拾点南阳》声音,或解读惠农政策,或聚焦大事小情,或评说家长里短,今年春节以来已播出了7期。

“我们利用农村广播这一传统工具,宣传政策、引导群众、传播文明。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让身边事感化身边人,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效果好。”镇委书记彭学植告诉记者。

据负责这档节目采编的镇文化站站长王育赞介绍,镇里立足群众需求征集新闻线索,广播站整理成篇后,报镇党政办公室审核,找农民义务播音员进行录制,由广播站周二首播,连续重播3天。

“通过广播传递正能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谭明达说,前不久,一个居民在街上发现一处水管漏水严重,就给办公室打电话,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拾点南阳》播出后,办公室一天要接十多个电话。群众反映的情况,有的得到了及时处理,特别典型的才能上广播。

“做得好的表扬,自然高兴;被点了名,脸上无光。南阳就那么大点地方,乡里乡亲都认识,都想得表扬,不想挨批评……”提到《拾点南阳》广播节目,在集镇开超市的村民孙宜喜道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小闯王遗址公园建设工地做工的村民牟宗华也有同感:“听广播已成习惯。说实话,现在村里打牌赌博的少了,热心公益的多了。像村里改厕改圈,清除垃圾,安装污水、雨水管网,都是自发组织的,不要一分钱。”(三峡日报 记者刘望舒,通讯员李博文、唐敏)

 

“小喇叭”大作用

小时候,外界的一切只能通过广播来了解。因此,“小喇叭”便成了心目中的“神”。没想到四十年过去了,这个传统的宣传工具不但没有过时,还堪称大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农民的利益观不再单一,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宣传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想把这项工作做出实效,就必须探索出符合新农村的意识形态宣传思路和方法。

南阳镇的成功就在于充分利用“小喇叭”这种活泼生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政策、引导群众、传播文明,或解读惠农政策,或聚焦大事小情,或评说家长里短。这种做法虽然方式老套,但传播理念有创新,实际效果也明显,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微信、微博、短信等方式固然先进,但并不一定能够覆盖所有农村群众。而传统的广播声音大,传播范围广、效率高,比上门挨家挨户宣传效果好多了,有时比新媒体还要管用。

农民的思想状态,特别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我们应该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不可或缺。(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