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丨蔡长红:舍得吃苦“摘穷帽”

蔡长红将“芜湖椒”分拣、装箱。通讯员 许一川 摄

“今年的胡椒长势好着呢!马上就要卖出第一批了。”8月1日上午10时许,在海拔1500多米的兴山县黄粮镇仁圣村四组,村民蔡长红刚从地里摘完一大筐青椒回家,顾不得脚上沾满泥巴的解放鞋,又开始忙着分拣、打包,看到结对帮扶干部简万应上门走访,他笑呵呵地报喜。

“只要都像老蔡这样舍得吃苦,脱贫就有了奔头。”简万应告诉记者,蔡长红这些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既搞家畜养殖,又发展蔬菜种植,成为村里脱贫致富的一把好手,家里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妻病子幼,双肩扛起家庭责

今年49岁的蔡长红一家住在老高山,早些年通往家里的只有一条毛公路,他和妻子胡兴珍全靠种田拉扯两个女儿长大,日子过得紧巴,但心里还算舒坦。可好景不长,妻子不幸患上腰椎和颈椎病,有时疼得不省人事。眼看妻子三天两头要往医院跑,田里的活路搭不上手不说,一年光医药费就要花掉2万多元,这可急坏了蔡长红。

当时,大女儿已经出嫁,小女儿还在读高中,一年的花销是“硬指标”,这给失去帮手的蔡长红带来巨大压力。“那时候有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蔡长红说,两口子都盼着女儿考上大学,走出山门,再大的困难也得咬牙坚持下来。

2014年,村“两委”班子了解到蔡长红一家的情况后,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开始为他谋产业发展的路子。蔡长红说:“那时候对扶贫政策并不了解,但看到大家都在关心自己,心里很暖和。”

发展产业,种养项目齐头进

“养羊不仅有政府补贴,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指导。”2015年,蔡长红在了解到扶贫政策后,找亲朋好友凑够了5万多元本钱,从保康、南阳两地买来30多只羊和5头牛,决定发展养殖业。

为了卖个好价钱,到了年底,他又在县城租了个摊点,专门卖羊肉。因为缺少人手,蔡长红每晚10点多就开始宰羊,屠宰、洗净、分割……大冬天的寒风里,一忙就是大半夜,他往往只能休息2个多小时。第二天早上6点多,蔡长红又准时出摊,直到过了上午买卖的高峰期,他才抽空休息一会儿。

因为口碑好,蔡长红的生意红火,三个月就收入3万多,尝到甜头的他又把养殖规模扩大到70只。养殖业不错,高山反季节蔬菜的好销路也让他动心。2017年,蔡长红租下38亩地种蔬菜,可惜天公不作美,长达一个多月的阴雨天让他亏损了5万多元。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遭遇挫折的蔡长红没有灰心。2018年,他吸取教训,又在家种了13亩“芜湖椒”,因为妻子不能干重活,他一个人起早贪黑守着这些地,实在忙不过来了才找人帮忙。如今,看着地里的“芜湖椒”个头大、品相好,蔡长红专门去村头的合作社打听了一番,听说市场收购价达到1块5,他在心里盘算着:今年毛收入差不多6万元呢!

心怀感恩,一字一句道真情

2017年底,妻子在县城帮蔡长红守摊时,突然病情复发倒在地上,蔡长红急忙把她送到医院救治。当时,医院在了解到蔡长红一家是贫困户后,免去了18天的住宿费和餐费,在享受医疗扶贫政策后,妻子治疗仅花去100多元。

想到以前动辄上千的医药费,对比现在的花销,蔡长红深感政策带来的实惠。为此,他特意请人写下十四个大字——“感谢党的政策好,精准扶贫见成效”,并将其装裱后挂在自己的摊位上。每当有路人过问,他就说自己读书不多,仅以此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如今,蔡长红通过勤劳的双手已经摘掉了“贫困帽”,女儿考上了大学,妻子每个月按时做理疗,还在县城找了一份轻松的活补贴家用,一家人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谈到今后,蔡长红说,他将通过稳步发展产业,铆足劲头奔未来!(三峡日报 记者 荣飞 通讯员 郭举静 许一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