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丨三峡蚁工,那绿色长堤

在湖北宜昌,见到“三峡蚁工”李双喜前,我心里有些嘀咕:三峡大坝就在不远处,蚁与堤的组合,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可并非什么好意象!然而,李双喜却要反其道而行之。他自诩江堤边的蚂蚁,要用力筑牢绿色发展的长堤。他说,单个蚂蚁力量虽小,抱团却有无穷之力。

其实,三峡蚁工本身,就是一道绿色长堤。“受人启发,也是想给母亲河做点事”。两年多前,发型师李双喜开始在江边打着手电捡垃圾。冬天江风冷冰冰,夏天垃圾臭烘烘,家人不能理解,旁人觉得作秀。何况,江水滔滔而来,垃圾源源不断,就凭你,捡得完?“一个人在江边捡垃圾最窘”,最初的窘迫还有些不堪回首。丢垃圾的人理直气壮,捡垃圾的倒变得不好意思,要改变江水,先改变观念吧。

言传不如身教,在李双喜的努力下,朋友圈大起来。从第一个加入的陌生人,到后来几百人的微信群,他成了“喜哥”。只要是节假日,都雷打不动“出工”,喜哥的活动已不用打广告了,甚至江边跑步的人也会停下加入他们。这样的场面,很容易想起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镜头。坚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带头人坚定如磐,就有人云集响应,这就是公益的逻辑。从2015年11月3日起,三峡蚁工喜哥在长江边捡了450多次垃圾,微信好友从600人增长到了3010人,他捡了700吨垃圾,“捡来”2000多位朋友。

喜哥不仅感染了宜昌人,也感染了当地政府。当喜哥的队伍壮大到300多人时,宜昌西陵区政府决定帮他,推动“三峡蚁工”登记注册并为其提供办公室和经费,这是“善意的乘数效应”下的顺势而为也是必然选择。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工程浩大,要让人的行为链与生态链充分咬合在一起,凝聚社会力量最关键。为此,西陵区政府一面推动每个小区建立社会组织,一面编写了全国第一套系统介绍生态保护的校园教材。从幼儿园到初中,生态课程变成了一门与语数英一样的主课。“这门课同样要考试的!”西陵区委书记卢斌一脸认真地说。

长江,何曾停止过对沿岸人民的考试?曾经的考题是生计。三峡边,曾有一群人和喜哥们一样躬身劳作,那是三峡纤夫。“手和脚紧紧地扣在岩石上,一寸一寸地向前爬”“45分钟的努力,前进了600英尺”,这是百年前外国学者对于三峡纤夫群像的写生。这些弯腰的纤夫,为了讨点极其微薄的生活,任由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肩膊。

今天江水和缓了,纤夫号子收起了,考题也从生计换成了生态。一批三峡人又站出来,他们青春而活跃,无声却磅礴。与“纤夫号子”贵在节拍齐整相同,三峡蚁工们同样需要心齐。不一样的是,他们不再是为了讨自己的生活,而是为了谋共同的生态,为了擦亮眼前的清水绿岸,更为了将来的绿水青山。

“一个人捡的时候都挺过来了,现在有这么多人支持没有理由不继续,我会走到走不动为止。”采访到最后,喜哥看向窗外。窗外,走出三峡的长江水已蔚为壮观。大江奔流,汇入的大支流有岷江、赤水、沱江、嘉陵江、乌江、雅砻江,其细小者更不可胜数,声浪激荡,推波助澜。长江不择细流而成其大,这一定也是“三峡蚁工”们的信念。(人民日报评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