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兴建87条“跑道型养鱼槽” 鱼群上“跑步机”有氧健身

6万斤草鱼“住”在110平方米的“小屋”里,屋内的“跑步机”24小时不间断运行,供鱼群随时健身运动。7月27日,在枝江市仙女镇鲁港村“一尘水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数千条鱼儿正在流水编织的“跑道”上做着有氧运动。

“‘跑步机’是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技术的一个别称。”基地负责人贺华山为大家揭开了谜底。2016年,他在全市率先引进这种低碳高效的绿色养殖新模式,尝试修建了4条跑道型的水泥槽。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水泥槽长22米、宽5米、深2米,两端与池外的水面(净化区)相通,并隔有一张渔网,鱼群就被隔在了水泥槽内。贺华山说,水下还安装有一个24小时增氧推水系统,增氧的同时推动水体循环流动,就像养鱼槽里安装了一台“跑步机”。鱼顶水游,如同在跑步机上进行有氧健身一样,肉质也变得更鲜嫩、紧实。

与大水面、零散化、粗放式的传统养殖模式不同,这种新引进的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技术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水产养殖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还具有节水、节地、节能等优势。据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专家测算,该模式下,商品鱼每吨耗水仅340立方米,单位节水率达到78.5%;鱼塘亩产量达到3305公斤,是普通精养鱼塘产量的3倍,相当于节约用地66%。为方便随时随地管理,“一尘水产”养殖基地为每个鱼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借助一款操作软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基地内的养殖状况,并对鱼槽氧含量等项目进行远程操作。

高密度养殖产生的废弃物、垃圾、粪便如何处理?贺华山说,鱼槽的另一侧安装有残饵粪便收集处理装置和一个沉淀池,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存的饲料等推向集污区。经集中处理、沉淀,分离出来的固体物回收制成极好的有机肥,脱出来的剩余肥水流入旁边的净化区,成为花鲢、白鲢等水质“清道夫”的食物。经过物理沉淀、生物降解等技术处理,鱼池内的水质可以达到国家二类水质的标准,真正实现了高密度养殖污水的零排放。

贺华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条“跑道”产量相当于过去10亩池塘的养殖效率。按照平均一斤鱼6元至8元的价格计算,一个“跑道”年产值将突破30余万元。近年来,通过实施池塘工程化技术改造与升级,基地现已建成9个循环水养殖槽,分别养了鳕鱼、丁桂鱼、鲈鱼、草鱼四个品种。水槽以外宽阔的水面还养了超过5万公斤花白鲢。

据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冯德品介绍,目前,枝江、当阳等地精养鱼塘已先后引进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技术,建设跑道型养鱼槽87条。市水产部门在全市大力推广这种绿色养殖新模式,力争年内建成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100余套;到2025年,全市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普及率达到精养鱼塘的50%。(三峡日报 记者高圣男,通讯员方素珍、董舰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