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宜昌市先后举办2018年“千名移民电商创业人才培训”、移民妇女电子商务培训等。根据计划,到2018年底,宜昌市将培训农村移民电商人才千余名,实现“电商人才销售特色产品、电商产品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移民增收”的目标。
市移民部门为何如此高频率地开展电商培训?发展电子商务为移民带来了哪些方便和实惠?
敢于“吃螃蟹”的移民,电商平台赚到“第一桶金”
7月18日,点军区移民青年创业孵化园的“玉善堂创茶空间”内,茶香袅袅,几名创业者正在商讨创业计划。“玉善堂创茶空间”的主人韩玉兰是一名三峡移民,中专毕业后南下打工。2014年底,回到宜昌从事导游工作的她看到互联网带来的商机,和朋友一起在微信上售卖自己制作的手工姜糖膏,不想销量颇为可观。2015年“双11”活动期间,手工姜糖膏一星期就卖出6000瓶。2016年,她和朋友创办玉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代理商团队达到500多人,成为宜昌地区首屈一指的电商榜样。
“我是电商的受益者,今后,我还要逐步将家乡的特产通过电商卖出去,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韩玉兰说。去年,她的企业产值已突破1200万元。
和韩玉兰同样回乡创业,并在电商里寻找到致富路的,还有兴山县古夫镇邹家岭社区移民村镇电商合伙人李波。
2012年,在沿海工作的李波放弃高薪回到兴山创业。当时电商在兴山还不“火”,李波借助淘宝平台销售兴山县生态农特产品。当年销售额便达到60万元左右,同时注册了公司的品牌商标“尚村一品”。
尝到甜头的李波扩展了集淘宝、微信公众平台等一系列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产品销售渠道,并于2016年10月成为兴山县移民村镇赶场电商平台的合伙人。
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建设3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
较早“触电”的移民,在互联网的春风中寻到了商机。如何让更多的移民,找到创业就业之路?
2016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扶贫办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水库移民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电商进入移民村。省移民局、省财政厅也出台了《关于支持移民重点村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意见》。我市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开始系统地让移民接触电商,接受电商培训。
当年,全市建成并投入营运185个移民重点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市移民局免费提供电脑、电视、桌椅等硬件设施,并在移民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培训16期900余人次。
在市移民部门的支持下,三峡移民韩同胞和李开杰等在市青年移民创业园创建了赶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点军区、兴山县等地建立166个移民村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开设了多条乡村电商物流线路,解决了贫困户销售难、便民服务难、推介旅游难等问题。
2017年初,市移民局以湖北省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小区就业综合信息平台为基础,大力推进实施“3581计划”,即建设3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开发推广移民用户数量5万人以上的APP移动客户端,扶持80个年销售过百万的电商带头人,培训1000名农村电商人才。
截至目前,湖北省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小区就业综合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就业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电子商务、快递中转、舆情诉求”等服务功能,三峡库区141个移民就业综合信息服务站共发布就业信息1096条,代卖土特产品2800万元。
开展电商培训,让更多移民在家门口赚钱
为解决移民买难、卖难问题,市移民部门通过电商培训活动,将平台基层站点合伙人培育成电商带头人,同时移民局牵头与苏宁云商集团对接协商,利用苏宁平台优势,建设宜昌地方特色馆,将特色优质农产品纳入苏宁自营采购体系或特色农产品招商体系,推动三峡库区特色农产品销售。据调查显示,在141家移民就业综合服务站点中,以电商服务为主的有43家,一年为移民代卖土特产2800万元。
“有了电商创业培训和电商平台,我们能轻松实现创业和再就业。”提起电商带来的创业机遇,许家冲村民谢蓉眉开眼笑。
2013年,谢蓉开始创业做手绣,但销售额一般。2016年,在移民部门推荐下,谢蓉成为省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小区就业综合信息平台电商服务站合伙人。在平台运营团队——宜昌赶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支持配合下,她积极带动周边移民从事“艾草咸蛋”“牵花绣”等电商产品销售。目前,谢蓉通过电商平台,将手工产品及农产品对外销售,年销售额可达200万元左右,不仅让“牵花绣”得到传承,还能让移民们在家门口赚到钱。
“电子商务平台不但为农户们搭建了农产品通向全国的通道,更打通了库区移民们的‘商业头脑’。”市移民局副局长张斌说,随着电商培训工作的开展,已经促进近千名移民实现创业和再就业。如今,在网络上售卖产品,守在家门口赚钱,对移民来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三峡日报 记者 何冠英 通讯员 李成武 冯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