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发集团推进智能化改造 让“四废”变身绿色能源

“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绝对的废物。”7月3日下午15时许,在位于兴山县昭君镇的兴发集团白沙河工业园,一辆装满黄磷炉渣的卡车正驶出园区,副厂长彭学祝告诉记者:“这些原本填埋的废渣,现在都变废为宝,卖到葛洲坝水泥厂当原料去了。”

白沙河工业园是兴发集团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一个老厂区,主要生产黄磷以及三聚磷酸钠等20种下游产品,废气、废水、废热、废渣一度成为该厂的“老大难”,特别是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通过烟囱排向空中燃烧,熊熊的火焰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天灯”。

“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生态发展的路子!”彭学祝说,看着几个高大的烟囱日复一日向空中排放废气,集团从2007年开始就痛下决心灭掉“天灯”,1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智囊团”,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终于研发出黄磷电炉淬渣系统,该系统将黄磷尾气全部净化回收后,用来为燃气锅炉供热及原材料烘干。

“尾气回收后用来做燃料,每年能节约8万多吨煤,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让厂区彻底告别了黄磷生产‘朝天一把火’的历史。”彭学祝介绍,这一技术运用后,被国家工信部专家称为“开辟行业先河”,随之被江苏澄星等国内大型磷化工生产企业引进,在全行业推广。

熄灭“天灯”只是园区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的一个缩影。十多年来,兴发累计投入2亿多元对白沙河化工园“四废”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建成7套余热回收装置,让原本流失的废热、废气利用率达到98%。同时,投资6000万元建立废水综合处理系统,实现了废水循环利用。

当日,记者在园区污水监测中心看到,工业废水接受着国家环保部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污水处理系统对含磷废水和地表水进行收集处理,工业污水和冷却水则实行封闭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

通过科技创新,兴发解决了磷化工生产中的“四废”难题。2017年3月,其黄磷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获得湖北省科技创新技术发明一等奖。“转型发展没有终点,我们还在加大投入。”彭学祝说,今年他们又投资5000万元,正对黄磷清洁生产进行智能化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环保水平和生产效率,该项目预计年底就能完成。

如今,走在“花园式”的白沙河工业园,昔日高耸的烟囱不见踪影,只见一路之隔的香溪河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绿意盎然。这座历经22年发展的老厂区,在绿色转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三峡日报 记者 荣飞 通讯员 蔡亮 文绍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