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来,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先后与法国著名设计公司、奥美广告公司及用友公司展开积极合作,使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均迅速提升,年销售额破亿元的代理商达数十家。图为森马集团在温州市瓯海区专门为国内外经销商搭建的展厅,每年在这里为旗下品牌举办4至6次大型订货会。 本报记者 严晓冬 摄
中国有一座城市,是民营经济发源地,民营经济占比高达98%,被誉为“中国创业第一城”。这里有众多的“中国产业基地”,有巨大的财富和资本输出,还有世间流传着的许多财富传奇……这座城市就是温州。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这座位于东海之滨、鸥江两岸的城市,要总结经验,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不但成为“本土的温州”“全国的温州”,更要发展成为“世界的温州”。
秉持“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精神。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温州走在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坚定扛起新时代探路者的使命担当。目前,有185万温州人在全国各地创业,200多万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340万外来人员在温州就业。
近日,采访组走进温州,探寻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背后的故事。
执着,聚焦主业的定心丸
6月8日,永嘉瓯北五星工业园区,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
在这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一双双珍贵鞋品在透明的玻璃窗内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从最古老的鞋到现代制鞋的嬗变轨迹,制鞋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览无余。
与其说这是个展示鞋品文化的容器,不如说是承载红蜻蜓品牌梦想的舞台。这里,有中国鞋履文化的延续和潮流时尚的轮回,有红蜻蜓这个民族品牌对中国鞋履文化的热衷与鞋者匠心的坚守。
1995年红蜻蜓诞生的时候,中国鞋业已是高手如林。最初,它选择立足二、三级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竞争策略,提出“低价位,大市场”的竞争理念,很快就把营销触角延伸至全国。2005年,红蜻蜓在全国拥有47个配货中心、2600多家专卖店,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专卖机构之一。
彼时的红蜻蜓很清楚自己所占的位置。与知名品牌相比,它受益于成本低,配套成熟、市场发达等环境,小日子过得还不错。但与温州诸多的同行一样,产品几乎成了“低档货”的代名词。
此时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多线投资,还是聚焦实业?
“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做成功一件则更难。”董事长钱金波作了一个决定:归零,收窄投资线,全力做品牌。
在不少民间资本一股脑投向房地产市场时,红蜻蜓的“归零跨越”战略转型方案出台了。聚焦,从不相关领域撤回投资,结束了多元化,实现了资源集中;通过与全球著名的鞋业研发机构合作,解决与同行产品的同质化问题;调整渠道终端,在店租每年上涨30%的压力下,率先向国际品牌学习,推出集成店模式;实施全球战略,采用与国内市场不同的运作方式,进攻欧美高端市场。
在舍与得之间博弈,红蜻蜓在十几年的变革中实现自我突破:年产值逾50亿元,在米兰、巴黎、日本等时尚都市设立了研发信息中心,产品研发生产基地终端网点覆盖全国各重点经济城市,并拥有中国制鞋行业首家院士工作站。
钱金波说,企业的成就得益于坚守“三个使命和一颗初心”,即崇尚匠心、亲密顾客、成就伙伴的使命,传承中华鞋履文化、打造国货名品的梦想与初心。
窥斑知豹。纵观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温州许多大企业都像红蜻蜓一样,从中小微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起来,历经磨练才华丽转身,最终蝶变成为今天顶天立地的龙头骨干企业。
大浪淘沙中,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不断破局,最终构成了温州民营经济最为广泛、最富特色的中坚力量。
创新,互利共赢的金钥匙
没有一间厂房,但2017年销售突破53亿,纳税额占温州市瓯海区的三分之一,这个企业就是森马。
“企业创立之初,我们就摒弃传统的商业模式,选择了‘轻资产’的发展路径。”谈起森马的运营模式,董事长助理任军如数家珍。他说,把生产、销售的短板外包,专注于研发设计、市场营销,能帮助企业快速成长。
这种模式并不罕见。ZARA、H&M、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都是该模式的受益者。在国内,美特斯邦威、海澜之家也都有自己的代工厂和销售点。
采用这种模式,需要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致认同的企业文化做引领。在森马,这个企业文化就是“小河有水大河满”。
“小河是我们的员工、合作伙伴,大河是森马。”任军说,对上游,森马提供运营服务;对下游,森马打造命运共同体。让小河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森马这条大河才能奔流不息。
温州佳韵服饰有限公司就是“小河”之一。
“没有森马,就没有佳韵的今天。”佳韵总经理李灿深有感触。
2005年,佳韵刚刚转向牛仔裤供应,就接到了森马的订单。首次合作,森马非常谨慎,立即安排技术骨干进入佳韵,梳理规范标准、完善质检流程,一待就是半年。直到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指导才告一段落。
2014年,为配合森马的品质提升工程,技术指导再次来到佳韵,完善质量标准流程,把控产前准备、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品质问题;成立生产计划部,在降低次损率和返工率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站在合作伙伴的角度,打造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不仅保证了森马的产品质量,还提升了佳韵的生产水平,助其迅速成长为国内一线牛仔供应企业。
短板补齐后,森马集中精力、资金,一心扑在附加值高、效益明显的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上,不断扩大优势。
这次,森马把目光瞄向了全球,与法国PROMOSTYL公司合作,研究流行趋势;与韩国C&T公司联手,开展技术研发;选择奥美广告公司,提升品牌影响力……
成熟的盈利模式,活跃的国际团队,让森马童装品牌巴拉巴拉,一经创立就飞速跻身国内童装第一军团,销量稳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
政策,企业成长的助推剂
世界眼镜看温州,温州眼镜看瓯海。
明远光学、正大眼镜……走进位于瓯海区的“中国眼镜小镇”一家家眼镜企业鳞次栉比。
这里云集了150家眼镜企业,批量生产镜片、镜架、鼻托等30多种配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全世界60%的眼镜都出自于此。
活跃的民营资本,曾给瓯海经济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受粗放型生产模式的限制,如今也面临转型发展的痛点。
胜佳眼镜是一家成立超过二十年的老牌眼镜生产企业,日均产量1万副,年产值超过两千万元。即便是这样,企业依然步履维艰。
“我们没有自己的品牌,只做加工利润微薄。”胜佳眼镜负责人胡仁志表示。
瓯海区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立即将“支持眼镜产业发展壮大”写入了发展计划。“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50亿元投资,打造一个世界顶尖的眼镜特色小镇。”温州瓯海区招商局局长朱煊赫说。
提高附加值,品牌是关键。瓯海区正在加强标准体系、产权保护、质量管理等项目建设,打造“瓯海眼镜十大名牌”,并由财政出资,抱团参加米兰、慕尼黑等国际性眼镜展,打响“瓯海眼镜”区域品牌。
“中小微企业是温州民营经济的基础,不扶持中小微企业提升发展,培育大企业就失去了源头和活水,温州民营经济就难以续写新的辉煌。”
如何扶持?今年开年,温州市委就在新年经济第一会上,拿出21条真金白银扶持政策,助力新动能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21条扶持政策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高端化和高成长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构建未来温州产业结构的重点方向,涉及平台、产业、企业、项目、资本、人才等各个方面,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给予了明确的扶持和奖励标准。
企业在温州创业,除了“不差钱”,还会得到政府“一对一”的指导。对企业实行“有求必应”式服务、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温州建立了“有求必应”的营商专员(代办员)制。
3月中旬,温州市县两级选派的5413名县级、科级等干部,以营商专员(代办员)的全新身份,入企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
这5000多名营商专员(代办员)的共同使命,是对企业和项目做好政策宣传、全程代办、项目跟进、问题协调、监管保护五件事。
为使专员们能更精准地开展服务市委就企业项目情况、惠企政策和服务要求,对营商专员(代办员)进行了培训,同时制定考绩办法,让帮扶企业“全程有记录、过程能追溯、企业来评价、结果可运用”。
瓯海区商务局局长林建炜,3月以来已上门服务对口企业2次,为他们把脉问诊,破解发展难题,普及惠企政策。“作为企业‘店小二‘,我们必须竭尽全力解决企业诉求,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记者手记
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家精神
来到“百姓闯天下”的民营经济大本营温州,当听闻森马集团每年的纳税额都保持在全市榜首,甚至占据了所在区三分之一,我们颇为震惊。是什么让这个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并迅速发展壮大?
几个小时的采访,我们依稀找到了森马集团的成功密码,那就是专注、创新、互利、共赢。专注——长期执着一项事业而不怠;创新——身处顺境而思危;互利——尊重市场规律,信奉“小河有水大河满”;共赢——与政府携手共进、共创未来。而如果把视野放宽,森马集团的这套密码似乎是把万能钥匙,间接解开了温商大放异彩的成功之谜。
这套密码的核心,就是温州企业家们的企业家精神。它是企业成长的源动力,也是当今社会一种至为稀缺的资源和最根本的竞争力,更是温州成为民营经济大本营的推动力。由此推及宜昌,曾经有无数本土企业家“扎堆”,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业绩,成就了当时的“宜昌现象”。今日回望,我们更有理由期待,宜昌的企业家们再次让企业家精神发扬光大。
让企业家精神在新时代宜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里,添上精彩的一页,既需要企业家自身保持定力、艰苦创业,也离不开发展环境的营造。就像温商背后,一直有扮演“店小二”角色的政府,有“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的各领域改革,他们才能放下包袱、专注创新、接续创业。我们坚信,伴随着宜昌“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伴随着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曾经的“宜昌现象”将继续在峡江大地上演,并将迸发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三峡日报记者 王莹 杨婧 严晓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