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公共设施高效利用的“宜昌之策”

市政协主席宋文豹、副主席黄惠宁在宜昌市老博物馆调研场馆利用情况。通讯员 周绍山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场馆设施,完善了城市功能。市委六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宜昌高质量发展,聚焦保障改善民生。但我市公共设施的开放率和使用率不高,更存在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市场结合等方面的短板。

为了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场馆利用率,更好满足市民需求,市政协将“推进城市公共设施高效利用”列入了2018年工作要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学习考察。从今年1月开始,市政协邀请相关市直部门和点军区政协,组织4个调研组,分别围绕“市博物馆老馆高效利用”“市图书馆高效利用”“城区公共体育设施高效利用”“建设市政协文史馆”4个主题进行分散调研、集中研讨和统筹分析。同时,鼓励政协委员立足岗位、调查研究,并通过互联网征集建议。

今年5月,调研组一行赴苏州、常州、宁波、绍兴等城市,围绕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多业融合”“便民惠民”“高效利用”等5个主题进行学习取经,并多次组织协商讨论适合的“宜昌之策”。

经过5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学习和分析,在广泛征求委员和基层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报告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市公共设施高效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6月1日,市政协召开“推进城市公共设施高效利用”专题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我市当前公共设施建设和利用中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最终形成了城市公共设施高效利用要解放思想、改革体制机制和“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的共识。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伟玲到会交流并表示,将进一步围绕“建、管、用”,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创新管理机制、推进资源共享,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好、运营好、维护好。

将老博物馆改建美术馆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艺界别

2018年,宜昌市将迎接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检查验收工作。其中一项达标要求,必须有市级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因此,成立宜昌美术馆是宜昌市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的硬性条件,是国家要求。

2017年,宜昌在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连冠”时,宜昌没有美术馆问题便被提及。所以,成立宜昌美术馆是提升我市文明城市的形象,健全硬件配套,完善城市功能的必要条件。成立宜昌美术馆,是填补全国文明城市文化场馆的必要条件,是不断满足宜昌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需要。

宜昌市美术人才在湖北省名列前茅,其中,国家级美术家协会会员6人,省级会员60余人;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30人,省级会员200余人;三峡画院在职画家2人,特聘画家60余人。需要美术馆,定期不定期集中展出宜昌的书画、雕塑等艺术品,打造宜昌文化新亮点。成立宜昌美术馆,是展出我市美术作品,打造宜昌文化名片的需要。

宜昌老博物馆地理位置优越,功能设施配套完善,后期改建投资少,将其改建成宜昌美术馆是理想之选。建设宜昌美术馆,能为美术界搭建一个运作的平台,培养宜昌艺术家,创设宜昌艺术流派,从而让宜昌在国内艺术谱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城市形象,建设文化强市。

推广数字图书馆 助力建设“读书之城”

文艺界别

宜昌市图书馆新馆开放10年来,在读者阅读服务、文化传承交流、数字技术运用等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离宜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仍有距离。

要聚焦打造文化强市和建设读书之城的总目标,结合图书馆行业发展趋势与特点,创新推进公共图书馆高效利用。

建议大力推广数字图书馆。通过数字阅读卡、IP认证或单点登录、有线电视台合作、智慧城市建设等,推动数字资源共享进村进户进万家,让数字资源传播渠道更加广泛便捷,让图书借阅手续更加简化,保障市民随时获取数字图书资源,实现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设立独立少儿图书馆。实施图书馆二期建设,建设独立建制少儿图书馆,更好服务青少年阅读需求,解决因面积不足所带来的分区不合理、动静区域分不开、少儿活动场所不足、活动内容有限等问题,同时改善改善图书馆周边环境。

加强图书馆运营保障。充分保障图书馆设施设备维护、总分馆建设、24小时自助借还机、品牌建设的运行维护费用,让公共图书馆以良好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吸引读者参与的品牌活动,为“读书之城”建设助力。

多措并举 实现城区公共体育设施高效利用

体育界别

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紧紧抓住宜昌体育中最有优势的项目(如羽毛球、举重),最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如龙舟、漂流),群众最喜闻乐见、参与度最高的项目(如马拉松、广场舞),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招商合作力度,打造涵盖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形成产业生态圈,促进公共体育设施高效利用。

要整合体育场馆资源。教育系统体育场地占全市的34.05%,通过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先行先试,为全域体育场馆设施共享,整合现有资源提供了宝贵经验。要在进一步完善和实现学校体育场地100%开放的同时,探索扩展市民卡服务功能、政府购买公共健身服务惠及个人机制,进一步激发群众健身需求,扩大健身消费,为体育市场注入活力。

要扩大体育锻炼人群。通过举办体育培训,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激发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将兴趣培养成一种习惯,将习惯固化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提高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进而提高公共场馆使用率。

要用活现代信息技术。将社区健身设施管理与服务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城市建设范畴,利用科学信息技术,将赛事活动安排、票务服务、场馆查询整合,为市民健身锻炼服务搭建最全面、最便捷、最易操作的网络平台,方便群众了解“哪有、有啥、咋样”,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建设市政协文史展览馆 高效利用文史资料

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市政协63年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史资料,仅市政协编纂的文史资料就达43辑1500多万字,各县市区政协也积累了大量文史资料,真实记录了宜昌重大历史事件和发展变化,具有珍贵的文史、艺术价值。但大多政协文史资料“藏在深闺人未识”,没能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建议将老博物馆建成市美术馆,加挂市政协文史展览馆牌子,设立市政协文史资料展示专厅,努力实现市政协和美术馆强强联合,文史资料和书画摄影等作品集中展出、交相辉映、高效利用、扩大影响,更好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文化惠民”作用。

建设市政协文史展览馆,展示在市委领导下市政协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市政协编纂的全部文史资料实物,市政协委员以及县市区政协编纂的文史资料实物,市政协委员书画摄影作品,市政协刊物、简报、社情民意、参阅件和各类资料,不同时期市政协印章、文件和市政协委员委员证、出席证、荣誉证以及政协工作证等,历届有代表性的、知名市政协委员照片、事迹和风采,举办文史资料联展巡展、促进文化交流。

建设市政协文史展览馆,实现市政协文史资料社会高效利用,助推宜昌文化强市战略实施;展示和交流文史资料,进一步激发市政协委员撰写“三亲”史料的积极性,更充分发挥政协“智库”作用;盘活闲置公共文化设施,填补新博物馆搬迁后老城区文博场馆空白,实现市政协文史展览馆与新博物馆优势互补。

推进开放融合发展 丰富高效利用方式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推进设施全面开放。推动市域文化、体育、教育等部门和企事业等单位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向全社会开放,在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以及下班后的一段时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盘活各类文化体育场馆资源。

做好与产业的结合。与旅游相结合,把已建成的大型公共场馆打造成宜昌城市旅游景点,镶嵌到宜昌旅游精品线路之中,变成旅游必经之地,丰富宜昌都市旅游的形式及内涵,更好地推动宜昌文体产业的健康发展。与节庆、会展、商业推广、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结合,举办系列活动,既实现规模消费,推进宜昌经济健康发展,又展示宜昌形象,提升宜昌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和文明程度。

做好与教育的结合。将宜昌博物馆、规划馆、美术馆、文史馆等大型公共设施打造成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展示宜昌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诠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青少年爱家乡、爱宜昌的情怀。充分发挥市委党校、老年大学等资源优势,整合力量,努力把党校、老年大学等建设成宜昌乃至全省、全国干部培训的基地,在提高干部素质、培养各种人才上发挥重要作用。

做好与文化的结合。注重宜昌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展示,譬如充分利用宜昌老博物馆难得的文化阵地,在将老博物馆改建成市美术馆的同时,加挂市政协文史馆牌子,使之成为宜昌文化研究、交流的中心,文化休闲的场所,对外宣传的窗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委员建议

高度整合资源 提高场馆利用率

特邀界别 向宇飞

要高度整合资源,集中发挥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有效提高场馆利用率,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充分发挥诸如新博物馆、宜昌奥体中心等已建成、在建或规划建设的一大批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城市资源,打造体育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等新型都市旅游经济,拓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补齐农村文化短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文艺界别 王辉

要健全完善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面达标,加快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合理配备新型集成化、便携式、多功能的流动文化服务设备器材。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大力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扶持乡土人才开展农村文化艺术、民族民间文化等乡土文化技能培训与传承。要实施城乡文化统筹发展战略,统筹城乡文化投入支持,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打造奥体经济圈 助力健康宜昌建设

体育界别 邹红霞

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划分物业管理和经营管理,着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通过市场行为向市场要效益。要研究推进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体育产业投融资平台、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事业发展。要做好论证规划,完善商业服务配套,推动片区整体开发,打造形成奥体经济圈。

设立 “水电之都·宜昌”展区 打造教育基地

妇联界别 高莉

建议在宜昌博物馆设立“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展区,通过多点触摸屏、全息投影、环幕电影、多媒体数字沙盘、幻影成像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中国水电事业发展历程为主题,面向广大普通观众、游客群体,集中展示葛洲坝、三峡工程的决策建设过程,展示宜昌百年水电历史大事,展示中国水电发展历史,传播清洁能源知识,传播安全用电常识,打造国情市情的教育基地,建立接待来宾的“客厅”,旅游观光的景点,展览交流的平台,科普教育的教室。

增强基层文化建设 满足基层文化需求

民进界别 张灿

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书屋”管理,与村级农家店、村医务室等群众聚集度高的场所相邻而建,整合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妇女之家等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要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对活跃在乡村有影响力的乡土文化人才给予培训和活动经费资助,充分挖掘民间艺术团体和民间艺人的模范带动作用,引导民间艺人做好传帮带,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遗产。

加强设施管理 清除安全隐患

少数民族界别 龙敏

要对现有健身器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根据摸底情况明确日常监管维护责任,对损坏器材统一组织一次大维修,对已损毁设施进行拆除或更新,初步清除安全隐患。要健全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制度,加强健身器材的审批、建设、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建设。要建立健身器材维修制度,建立专业维护保养队伍,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巡查维修。要改造安全健身环境,在室外所有硬化地面包括生态砖铺设地面的公共健身设施下,铺设厚层沙土等松软垫层。

(三峡日报记者 田小春,见习记者 杨心羽 黄莉莉 整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