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记者从市林业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中药材种植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种植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5.5万亩,年产值达4亿元。其中夷陵区种植面积达19.1万亩,居全市第一位。全市拥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14家,建成生产加工企业21家,年加工中药材3000多吨。
宜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非常适合各类中药材生长。在发展中药材产业过程中,我市除在退耕还林中安排发展中药材基地外,长阳、宜都等县市还出台了以奖代补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兴山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对药材产业的扶持力度,连续两年扶持资金120万元。在由传统的农民个体种植逐步向多元化市场模式发展中,我市部分地区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模式,并在中药材品种选择、种苗供应、栽培技术、市场行情等方面发布信息,较好地调动了林农积极性。五峰、夷陵组建了天麻协会,长阳成立了清江中药材协会,宜昌众赢药材专业合作社基地网罗农户2500多户,种植中药材面积达1.5万亩。
我市通过科技能人带头、种植示范带动、良种良法带领的模式,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科学化水平。林业主管部门结合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技术讲座与现场技术示范。同时,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引导各地从众多中药材品种中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作为拳头产品培育,通过规模经营提高产品效益,形成集聚效应,涌现出了长阳都镇湾(栀果)、榔坪(木瓜)、资丘(独活),五峰仁和坪(辛夷花)、牛庄(天麻),秭归杨林桥(杜仲),夷陵区雾渡河(银杏)等一批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规范化种植、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稳定五倍子、杜仲、皱皮木瓜、栀果的种植规模,积极发展天麻、独活、苍术、猪苓、茯苓、三岛柴胡等品种,力争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努力将宜昌建成渝东鄂西区域化中药材示范基地和交易中心。(三峡日报记者揭兴伟、通讯员熊文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