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吃的苦,明天都会成为你的财富”……距离高考只有最后几天了,广大考生正全力以赴,迎战高考。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各门学科怎样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怎样巩固应试技能?让我们来听一听宜昌教育科学研究院和省级示范高中的权威教育专家怎么说。
物理:小题专练防超时 答题全程要规范
指导老师:郑慧平(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员)
注重课本,回归重温。课本是物理知识、规律、方法最科学的载体,重新“品尝”重要规律的产生过程,对学生的建模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就会站在新的制高点上。同时,课本习题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它肯定也是命题者首选的知识载体和思维模块。每年高考题都能找到课本上的原题,或类似题、克隆题、衍生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小专题训练。微专题复习,要注重过程模型和物质模型, 1.直线运动 2.力学问题处理基本步骤 3.关于图像 4.叠加体模型、传送带模型分析 5.平抛、类平抛运动 6.匀速圆周运动 7.天体运动 8.功和能 9.电场 10.电学实验 11.磁场12.电磁感应单杆、双杆、框问题。同时,要注重限时训练,培养学生能力。
答题要规范。①语言表达要规范:研究对象、过程或状态,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和临界条件,非题设字母、符号的物理意义,说明所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等。②作图要图文对应。③列方程要规范:a、一定要列出方程的原式(不要用变形式)。b、原方程式一定要与题意有联系。c、方程中所用到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的和设出的符号。d、要列分步方程,不要用连等式。④结果要按题目要求给出,准确、简洁、全面,是矢量的要说明方向,要注意有效数字的要求,要注意单位。
化学:念好五字经 再上新台阶
指导老师:刘四方(市教科院化学教研员)
有效“看”。整理已考过的模拟题,重点看错题笔记;看往年高考题,进一步熟悉高考题型及问题设置技巧,尽快进入角色;看课本,在老师指引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看重点内容。如重要的实验,高考实验题基本上都能从教材上找到其原型和影子。
有效“做”。做曾经做错过的题,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尽量少做题,不做难题,保持信心;
有效“温”。温习重要的核心的基本规律及题型应用范例,巩固重要的解题技巧。如化工流程题中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有关氢键理论对物质熔沸点和稳定性的解释等。
有效“审”。审读题给信息,把握问题指向。在试题卷上该做记号的做记号,如对关键词的画线、画○、画×等。如元素周期律题中的“短周期”、“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等关键信息画上记号。
有效“答”。卷面答题要注意“规范性”,用规范化的化学术语进行答题,如“羟基、羧基、羰基”等;要注意“完整性”:如方程式中的化学式、离子符号、配平要正确,反应条件不能掉等;要注意“层次性”,主要是简答填空,如实验设计方案的表述、原因的解释等,可运用答题模板,注意表述的层次性和简洁性。
生物:熟记活用知识点 适量有效练真题
指导人:钟平(宜昌市教科院生物教研员)
经过三年学习,在迎战高考的最后时刻,要有信心。在复习时不要患得患失,不要贪多求全,要合理规划,有重点、有目的、有节奏地进行复习。
查漏补缺,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对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结合教材,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清理。将改错本上的题目重做一遍,并思考、凝练和总结,避免考试中犯同样错误。
通过适量、有效的练习熟悉应试技巧。考前杜绝做偏题、怪题和有争议的题,也不要迷信所谓的押题卷和模拟卷,考前最好是练习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要熟悉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重点在识图、审题、实验设计、文字表述等方面加强训练。
关注而不拘泥于热点问题。“建设绿水青山”“加大环境保护”这些当前的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生物高考试题的内容,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其可以作为生物试题的素材。但要注意的是,不管什么样的信息题,都是用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解答的。因此要特别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做到熟记活用。
政治:对照新课标 清理重点知识
指导老师:马明贵(市教科院政治教研员)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已经于2017年底正式颁布。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变化直接决定着考试内容的变化。 2018年高考政治命题必然会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变化,着力凸显价值引领。考前一周,考生要化繁为简,对照新课标,注重清理以下重点知识。
《经济生活》:1.我国的经济制度。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为什么要共同发展、如何共同发展。2.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弄清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等。3.对外开放。特别要关注比较优势理论,它是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基础。
《政治生活》:1.我国的政治制度,树立制度自信。特别是我国的人大制和政党制度是如何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分别有什么优越性。2.政府职能与公民参与。3.依法治国、增强宪法意识。
《生活与哲学》:1.理想信念的作用。2.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文化生活》: 1.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基础与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2.过去一直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要多关注“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如发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历史:重拾“冷点”补漏洞 放松心情多反思
指导老师:雷勇军 (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
回归教材,抓概念。历史学科高考虽然不直接考教材内容,但是,高考试题却考查对教材基本概念的迁移运用能力。在最后几天里,考生仍然需要将必修1、2、3三本教材再复习一遍,包括教材目录、单元标题、课标题、子目标题及正文的基本历史概念。回归教材,需要着重把握阶段特征,强化历史概念的易混点、易错点的理解。
关注热点,重联系。关注时政热点需要和历史学科内容联系起来,应该从历史学科的角度进行深度解读。比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个热点,我们就可以从国际共运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等方面进行整合解读。
重拾“冷点”,补漏洞。所谓“冷点”就是老师不常讲、学生不常复习、不经常考的知识点。各个学校、各个班级、各位老师和学生的“冷点”可能不一样,考前应该梳理一下,将“冷点”化为基本历史概念复习。
放松心情,多反思。最后几天,考生放松心情非常重要,但放松不等于松懈,在放松的状态下要多多反思。借助错题集反思是有效途径之一。考生可把错题再浏览一遍,尤其是错因再在脑海中强化一遍,时刻警醒自己。
以上四个方面不是孤立的,需要有机结合复习。同时,最后几天时间需做出明确规划,“按部就班”地复习。
地理:梳理主干知识 适应出题变化
指导人:任厉平(宜昌市一中地理学科带头人)
回归基础,清理错题。考试当中,考生主要出现的问题是:地理概念、原理、规律不够清晰;审题过程不细致、信息提取不全面、解题思路不清晰、语言表述不规范等等。因此,考前可依据考试大纲,梳理和强化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及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要注重错题回顾,查缺补漏,及时纠错。
分析真题,把握方向。对照去年考试卷,明确试卷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如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难度及分布等要了然于胸。地理综合题近几年设问上不断创新,考生必须关注。具体表现在:表述上——“问长不问短,问偏不问正”;思路上——“问巧不问平,问曲不问直”;指向上——“问窄不问宽,问生不问熟”;区域上——“问小不问大,问细不问粗,问异不问同”;取材上——“问新不问旧,问热不问冷”;难度上——“问难不问易,问深不问浅”等等。有了这些认识才能很好指导自己有重点地清理已做过的试卷。
模拟训练,融会贯通。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不适宜大量做题,但为了保持题感,不至于生疏,可适量做题,但不做难题、偏题和怪题。在训练中可以把做题和看题相结合,也就是说看到题目时想答案的要点,把自己所想的要点与题目的答案进行对照,找出自己所想的答案要点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并分析原因。综合自己的思考和题目给出的参考答案,对答题思路重新进行整理,提升答题能力。
专家们还提醒,高考前的几天学校一般会停课,让学生自主复习。自主复习给了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同时又会导致部分同学很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老师一定要对学生自主复习给予必要的指导,给他们指明方向和重点,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考前冲刺。(三峡商报 记者 张婷婷 整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