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防范金融风险 宜昌资产质量保持全省地市首位

日前,交通银行宜昌分行不良贷款核销工作传来捷报,该行成功争取到总行不良核销指标,核销不良贷款8.97亿元,促使宜昌市不良贷款降幅达到22.06%,全市不良贷款率低至1.3%,为全市近7年最低值和全省市州最低值。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为摸清我市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市政府办公室多次组织调研组赴银行机构、重点企业、县市区一线实地调研,摸清重点企业债务风险、非法集资及非法金融活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风险家底的问题。

挖树断其根。面对部分重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资金链上遇到的困难,市政府办公室积极协调经信、国资、人行、银监等部门,坚持“一企一策”制定救助方案,力挽国有企业风险趋势,凸显了配合央管金融履行属地责任的一致性。市政府金融办作为市政府办公室挂靠管理部门,肩负全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职责,会同人行、银监等金融主监管部门探索运用债委会工作机制,协调政府、债权银行之间的关系,为债委会履职、债权银行的一致行动保驾护航,同时督促风险企业深化改革,推动重点企业债务风险步入规范运作正轨。

针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实际,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应急周转资金”效用,自2014年5月至2018年4月30日,市级应急周转资金累计发放927笔、总额230.37亿元周转资金,累计帮助390家企业实现贷款周转。这样的周转不仅是资金的短期拆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还因政府的参与,增加了企业信用与银企间的互信,提升了银行的续贷效率,政府、银行、企业间的团结一致和同心协力,使得众多中小企业渡过了资金短缺的“生死”关,促进了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

源头问题解决了,为进一步有效化解不良资产,市政府金融办充分发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综合协调作用,一方面督促不良贷款各“大行”继续“去呆账”常态核销和向上争取核销计划,做到“应核尽核”;一方面鼓励银行机构创新思路,探索组合资产打包、利用社会力量委托处置、与地方政府合作处置、吸引外部资金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化解不良资产,今年一季度,全市不良贷款余额降至37.8亿元,为全市近7年不良率最低值,我市不良贷款化解进程在全省持续领先,资产质量始终保持全省地市首位。

针对非法集资及非法金融活动的重大隐患,市政府金融办对重点风险点逐案研判,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有效防控风险点坐大成势,守住了风险底线。与此同时,通过广泛开展非法集资宣传月、广告清理、下发风险提示函等活动,教育、提醒和警示广大群众主动拒绝高息诱惑,远离非法集资,提升了全社会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在防控、化解金融风险点的基础上,市政府金融办还着力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不断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先后推动了《关于支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宜昌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银企穿上金融安全的“防护罩” 增强了他们的发展信心,也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金融办将着力探索建立重点企业联合授信机制、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抽断贷会商机制,强化金融有效供给的同时,降低风险系数,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三峡日报通讯员 杨明,记者 姚定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