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女孩将矿泉水瓶扔到塑料可回收箱里。(资料图片)
宜昌城区2017年处理生活垃圾35万吨,进入填埋场的生活垃圾量减少约8.8万吨,实际资源化利用率20.1%,对照国标要求,宜昌市将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打造生态文明新宜昌。
5月21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会在城区召开。2018年,城区将建立建成生活垃圾示范社区50个,到2020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将达到80%……生活垃圾分类,宜昌正在全面推进。
投放、收运和处置同步建立
根据《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2018-2020行动方案》,2018年,城区建成5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并形成 4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30%,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25%;2019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达到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达到10个。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强制分类覆盖率达到60%,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达到30%;2020年,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初步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大片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强制分类全覆盖,在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之前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
示范小区内的垃圾将如何投放?据介绍,示范小区内将实现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重点按照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实现“应分全分、能分必分”。为达到这一目标,小区内将设置四类垃圾投放容器,并配备引导员,解决“混装”问题。同时重点是建立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分类处置设施,实现“定向收集、直达运输、对口处置”。
“以奖代补”引导全民参与
为让全市400多万市民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我市还将建立积分制度、奖励制度,让群众成为实现垃圾分类的“主角”。
宜昌将制定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划,推动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建立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各地各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垃圾分类联系人制度和工作联动机制,建立垃圾分类组织体系。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城市信用系统,建立垃圾分类诚信体系。并建立积分制度、奖励制度,让群众看得见垃圾分类的长远意义、摸得着垃圾分类现实利益,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为强化考核保障。今年,我市还将设立1000万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对各地开展垃圾分类成效实行奖优罚劣,对工作进度较慢、落实责任不力的单位及时通报,对形式主义、面子工程等“花架子”实行严肃追责问责。
分类指南让投放更精准
有害垃圾投放进红色容器,餐厨垃圾投入绿色容器,可回收物投入蓝色容器,其他垃圾则投放进灰色容器……为让市民更加了解垃圾如何分类投放,市城管委还制定了详细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将生活中常见的127类垃圾进行了一一归类。
其中,可回收物主要包括报纸、传单、杂志、旧书、纸板箱及其它未受污染的纸类,铁、铜、铝等金属类制品,玻璃类和包括泡沫、塑料瓶等除塑料袋外的塑料制品以及牛奶盒、饮料瓶等及厨房及个人护理小家电等68类;
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电池、荧光灯管、温度计、血压计、药品、杀虫剂、脐片及相纸、废油漆等20类;
厨余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剩饭、剩菜、蛋壳、骨头等22类;纸杯、照片、复写纸等受污染无法再生的纸张、塑料袋及破旧陶瓷品、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等17类则为其他垃圾。(三峡日报 记者 田小春 通讯员 黄玉莲 陈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