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经济拔节生长
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述评之二
在转变发展方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征程中,湖北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现湖北定力;强壮实体经济,筑牢发展根基;转换动能,汇聚高质量发展澎湃力量;多极支撑,重构发展新版图。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的“答卷”中,湖北经济发展图景精彩纷呈,块头更大,颜值更高,量增质更优。
人间四月,山峦叠翠,生机勃勃。
走进荆楚,您会感叹:激情在这里迸发,力量在这里汇聚,信心在这里升腾。
5年前的那个盛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要求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这是党中央赋予湖北的光荣使命。
何谓支点?
支点,是着力点,是增长点,是支撑点。
建成支点,就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好于、优于、快于其他地区,在地位、作用、影响力和辐射引领带动功能上,重于、高于、强于、大于其他地方;就必须以湖北发展的实力、规模、质量体现出来。
不忘殷殷嘱托,不辱历史使命。5年来,湖北厚植支点实力,发展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
一支支“湖北队”,代表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展现“湖北实力”——
时速超过350公里的中国高铁,成了世界新“四大发明”之一,位于武汉的铁四院勘察设计了中国一半、世界三分之一的高铁;世界所有光纤中,近半光谷造。“荆楚智慧”闪耀“中国速度”;
武汉大学卫星定位技术,使我国卫星定位精度进入“厘米时代”。“荆楚创造”标刻“中国精度”;
世界最大悬索桥、斜拉桥、钢拱桥、跨海大桥的前10座中,中国均超过一半,其中八成出自武汉建桥军团之手。“荆楚力量”浇铸“中国跨度”;
国产大飞机C919上,100多个重要零部件来自湖北造。“荆楚智造”升级“中国高度”;
蛟龙号潜入大洋7062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其前身是武汉研制的鱼鹰1号,“荆楚探索”助力“中国深度”。
……“世界之最”“中国第一”,从湖北走出的奇迹,改变中国,添彩世界。
块头更大 颜值更高
这是实力跃升、风生水起的“湖北作为”
5年来,湖北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大关,全国排名5年进三位。
壮丽的荆楚山河间,一幅经济现代化的恢宏画卷展开。
这是实力的跃升。
在党中央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湖北作为”风生水起,激荡千湖。
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3.65万亿元,净增1.43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跨越2000亿元、3000亿元台阶;千亿产业由11个增至17个;经济总量逾千亿元城市由8个增至10个;
多种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油菜、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服务业占比由36.8%提高到45.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6.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7个百分点。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火遍荆楚,市场主体达到450万户;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5.6万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从全国第11位进至第7位。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89元和13812元,年均分别增长9.1%和10%,跑赢经济增速;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450万人摘掉贫困帽子;农村安全饮水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基本医保、社会救助等标准稳步提高。
“加”“减”之间 破浪前行
这是闯关夺隘、坚定从容的“湖北定力”
精彩纷呈的发展图景,得益于坚定从容的“湖北定力”。
这定力,展现于坚定不移地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5月25日,北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礼堂内,“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北省委的实践”专题宣介会精彩进行。
站在各方瞩目的舞台上,湖北向外国政党代表和驻华使节,宣传介绍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湖北实践。
那一刻,世界聆听湖北。
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武钢与宝钢重组,在去掉近千万吨钢铁产能的同时,催生出全球第二大“钢铁航母”。
实践启示我们,越是爬坡过坎,越要保持定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稳”的态势呈现、让“进”的力量增强。
滚石上山,闯关夺隘。“加”“减”之间,精彩作答,“湖北探索”求解时代命题。
加法,意在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
加在补齐短板。从推进湖北自贸区建设到融入“一带一路”,从完善基础设施到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湖北精准发力。
加在培育经济发展的“乘数因子”。设立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拿出400亿元财政资金撬动万亿社会资本;出台鼓励新经济“十六条”、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十五条”,湖北双引擎驱动。
减法,意在减少无效供给和低端供给——
减在不破不立,去旧立新。淘汰僵尸企业,早关快关,应关尽关;禁止向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煤炭新上项目供地;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减在简政放权,松绑减负。2016年、2017年,湖北连续两轮洒下降成本“红包雨”,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成为全国首批实现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省份之一。“着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不断取得新成果。”饱含深情的话语,激荡着荆楚田野之变。
在潜江,老百姓有这样一句话:“打工不如回家,回家最好养虾。”
顺口溜背后,是“一只虾”开启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依靠科技挖潜,小龙虾养殖模式不断出新,从野生寄养到“虾稻连作”,再到现在的“虾稻共作”。
城护一只虾,虾好一座城。如今,潜江市“虾—稻”产业已经形成集科研、育种、养殖、加工、餐饮、物流、节庆等于一体的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0万,小龙虾加工出口规模占全国的60%。
一只小龙虾,蹦跳出了230亿元的大产业。
强壮实体 筑牢根基
这是精准发力、阔步转型的“湖北实践”
2017年6月,总投资350亿元的武汉华星光电第6代柔性LTPS-AMOLED生产线,在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开建。
这是国内第一条主攻折叠显示屏的显示面板生产线,达产后年均销售额超百亿元,为湖北打造“芯片-显示-智能终端”全产业链,形成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奠定坚实产业支撑。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湖北,靠实体经济起家,也必须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
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集聚要素拉动、利用“风口”推动、提升品质驱动,让实体经济迎风展翅。
在武汉,联想、通用、国家存储器基地相继投产建设,立起高技术产业、高端制造的新地标;在荆门,重资产招商,引来920多个过亿项目,由农业大市转型航空、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地……
今天,湖北经济内生动力更足,发展韧性更强。
5年来,全省千亿产业从11个增加到17个,占全省工业主营收入比重达90%,昂首挺起工业脊梁。
17个千亿产业,犹如17根擎天柱,挺立湖北工业脊梁,撑起荆楚经济大厦。
湖北是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大省,传统产业是湖北工业的重要基础和现实生产力。精准发力,湖北滚动实施“万企万亿技改工程”,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竞争力、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通过技改“换装”,一个又一个湖北企业,加速迈向产业链中高端,昂首走出国门,走向全球。
凝视农业,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
以特色产业为支柱,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化发展。在荆门,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竞相崛起,汇源、中粮、南方黑芝麻一大批“农字号”500强企业,纷至沓来,“中国农谷”欣欣向荣。
牵起“牛鼻子”,舞动“大龙头”。在荆州,一粒稻米加工裂变后价格翻几番,福娃集团作为湖北粮食深加工的“领跑者”,将“一粒米”的价值空间全面提升。
农业资源优势,正在加速转变为产业优势,广袤的荆楚沃野升腾起新希望。
创新引领 向着高质量
这是铿锵发展、面向未来的“湖北探索”
3月23日,科技部发布2017中国“独角兽”榜单,全国164家企业上榜。斗鱼直播、卷皮网、斑马快跑、安翰光电和直播优选,武汉上榜5家,紧随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居全国第五。
经济新动能的星星之火,在荆楚大地上渐成燎原之势。
新技术不断涌现——
三江航天首创“星箭一体化”技术,改写我国航天发射机动能力最强和测试发射最快纪录。
发展质效迅速提升——
襄阳航宇集团研制的航空防护救生装备除装备我空军、海军外,还出口到1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挽救多名飞行员生命,被誉为“蓝天上的诺亚方舟”。
供给质量持续改善——
高德红外研发的红外热传像核心探测器,打破西方国家长达40余年的封锁,被称为“中国红外芯”;“中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问世于光谷,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
这背后,是政策链催发创新“核裂变”——“科技成果转化十条”“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新九条”“激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十一条”,大胆碰触体制“天花板”,引爆科技成果转化“核裂变”。
行走荆楚,光谷创客沙龙如强力磁石,正集聚四面八方的创客来鄂追梦。
放眼湖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风起云涌,城市、车间变得格外“智慧”。
种田早已不是体力活,拼的是脑袋、新科技。北斗农机导航、物联网种田、智慧WIFI……高科技在田野显威;轻点鼠标,大山里的农产品飞向五湖四海……“高大上”的气息扑面而来,刷新着人们对农业的传统认知。
田野之变,方兴未艾。绚丽花海、别致民舍、稻田咖啡馆、采摘乐园……处处风景醉人。
在武汉蔡甸,原有村湾、花田、河流、湖泊等组合变身法式文旅小镇;在宜昌夷陵,48个乡村旅游项目激活400亿元社会资本……
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流淌乡愁的“田园牧歌”成为吸引游人的靓丽风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
中心带动 多极支撑
这是百舸争流、多点突破的“湖北动图”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武汉,长期以来“一城独大”。湖北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
壮大多极,是湖北发展的巨大潜力。
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以强带弱,协调发展,湖北科学谋划,打造发展新引擎。
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武汉、襄阳、宜昌三市挑大梁,十大千亿级城市你追我赶。在新的航程上,“一主两副多极”正全力助推“湖北号”航船破浪前行。
武汉,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标兵。以1.34万亿元总量跻身全国同类城市第八的武汉,逐梦国家中心城市,豪情壮志起宏图。
襄阳、宜昌“争奇斗艳”。
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每年上千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国产化英菲尼迪下线,新能源汽车产业“井喷”,两大云计算中心运行,跻身“全国智慧城市20强”,新材料产业屡创全国第一。
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宜昌,以每年新增一个千亿元产业的“加速度”,培育出食品饮料、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五大千亿元产业。
黄石向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迈进;荆州五大发展路径,助推荆州大振兴;十堰实施“生态立市”,打造区域性增长极,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既要一轮明月,还要繁星满天。
县强则省强。县域经济的“基石”地位日渐巩固,正在由湖北经济发展的“短板”成为湖北经济重要支撑。
一批“排头兵”县市区实力增强,10个县市区GDP过500亿元;宜都、大冶、枣阳、仙桃先后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域经济占比升至60.5%。
多核支撑,多极带动,多点突破,正在重构湖北发展新版图。
重大项目 千帆竞发
这是竞相发展、波澜壮阔的“湖北态势”
进之推动器,稳之压舱石。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依托。
1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实施的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获国家今年首批重大科技设施投资。未来,使用武汉研发的设备在天空一扫,就能探知地下矿藏。
精密重力测量,是继“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病毒学与生物安全综合实验研究基地、水环境工程与技术研发平台等项目后,落户湖北的又一国家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项目。
一个新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
2017年岁末,在鄂央企航空工业特飞所设计的世界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昂首腾空;大国重器“深海勇士”交付,潜水器“收放”系统出自武汉。
湖北省“十三五”船舶及海工装备重大项目——海洋核动力平台已进入技术设计收尾阶段,即将转入工程建造,首个平台预计2020年前问世。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去年12月20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湖北打造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枢纽的帷幕。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中部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桥头堡,湖北开放型经济又添重要一翼。
在建长江大桥数量达12座;汉十高铁、郑万高铁湖北段、蒙华铁路湖北段等项目如火如荼;33个高速公路项目蹄疾步稳……“公、铁、水、空”齐发力。
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上,“火”越烧越旺。
千帆竞发,竞相发展。
在长飞潜江科技园,一年时间,这座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智能制造工厂从一片荒地上拔地而起。
在光谷武汉软件新城,五年时间完成了从一片荒芜到百企竞渡的蜕变,其中包括IBM、飞利浦这样的世界500强。
一个又一个大项目,瞄准生物医疗制剂及服务、激光装备、北斗导航应用、海工装备、商业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引领湖北经济加速转型升级。
一个又一个大项目,构成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图景,勾勒出湖北波澜壮阔的前行轨迹。(湖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