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在五峰长乐坪镇石桥沟村,水泥路网间的5000亩茶叶格外绿眼。
“没断了茶叶这条致富路,我这辈子很满足”。年轮碾过石桥沟,年近古稀的“老书记”骆定银说。
39岁时,时任村会计骆定银接手了白鹿庄茶厂。上任之初,他就备受煎熬,“连工资都要发不出来,人哪有干劲,哪能有效益?”痛定思痛,骆定银决定从技改入手,破旧立新,“保住茶厂,为穷乡亲留一个致富产业路。”
骆定银赶赴宜昌研学改进峡州碧峰茶的加工工艺,并把湖北省优秀茶叶专家林作炎请来厂里做技术指导,提高生产工艺水平。同时,茶叶成品提质、提价。
“以前采摘时眉毛胡子一把抓,鲜叶价仅有几角钱一斤。”骆定银通过分析茶叶采摘时间段和产量产值,在全县率先开发一叶一芽、二芽的毛尖茶。“芽茶价格高但采摘时间太短、产量低;大叶茶采摘时间长、产量高,但价格低、鲜叶老化口感不好。”骆定银苦笑着说,采摘毛尖茶效益最好,但即使提价收购,老百姓也不买账。
群众不买账,缘于多年的采摘观念:小茶摘了浪费了,还是大叶茶来得产量高、够分量、有赚头。茶厂老厂长也主动上门,向骆定银传授“茶越便宜越好卖”的“道理”。
可骆定银吃了秤砣铁了心。最终,通过乡政府支持,高价收到了几户群众上交的毛尖茶,加工出五峰第一罐“毛尖茶”。“第一批卖出去茶叶14块一斤,比之前整整翻了一番。”骆定银还介绍,后来,有一个客户看好毛尖茶品质,一次性订购了300斤,总价5万多元,“这比之前一整车大叶茶都值钱。”
尝到甜头,朴素的村民纷纷开始采摘毛尖茶。在各级茶叶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下,骆定银着力打造品牌,申请注册了“千丈白毫”商标。凭借品质优势,“千丈白毫”先后拿获中国农业博览会茶类金奖、鄂茶杯、陆羽杯金奖等多项荣誉。
品牌效应带来生机,茶叶收益由一斤几角钱上升到几元、几十元。石桥沟村茶叶火了,产业活了,骆定银又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担子重了,责任大了,上阵父子兵,骆定银“逼”着刚毕业分配到镇农牧站的儿子骆迅,辞职回村、接手茶厂。
“品牌有了,市场不缺,就要多建茶叶基地,带乡亲们富起来。”通过茶叶专业合作社,骆定银带领村民建茶叶基地,骆迅负责茶叶产销,父子齐心带动村民发展茶产业。
茶农骆柱华一家4口曾清贫如洗。骆定银帮他培育了2亩茶园,请他到茶厂学习制茶、整园技术。稳产采摘后,骆柱华一家茶收入6000元,整园挣得8000元。
“让老百姓多卖点钱,也做实‘千丈白毫’品牌。”2010年,骆定银退休时告诫骆迅,村民们辛苦建好了茶园,都指着茶叶脱贫致富呢。身为党员和茶厂负责人,要继续主打毛尖茶,造富老百姓。近年来,骆迅牢记并践行着父亲的嘱托,协助村里能人先后建起了5家新茶厂,辐射周边村落发展茶产业,全部主制毛尖茶。如今,石桥沟村茶叶面积从原来不足500亩到了5000亩,全村户户种茶,卖茶年增收近1500万元,成了有名的“毛尖专业村”。
眼下,骆迅正和村里合力开发茶园风景,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很快就要建好了。”送货路上,骆迅指着漫山茶园说,“以后,老百姓不仅茶叶能卖钱,茶园风景也能变金山。”(三峡日报 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杨威 许文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