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杨汉军的人都说,他平时不苟言笑,是个“不怒自威”的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严肃的人,在他离去时,组织部的人却像失去自己亲人似的伤心。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也曾使记者困惑。
爱,也许是破解这个谜的钥匙。
杨汉军对党的爱,言谈举止间都能流露出来。
据他在湖北省委组织部工作期间的同事李平回忆,在担任人才处处长期间,杨汉军参加一个中青年专家的论坛。会间闲谈时,一些专家流露出得意的样子,觉得自己的成就来自天分。杨汉军回来后痛心地说,他们怎么能忘了党的培养呢?
过了一段时间,杨汉军组织了省里的中青年专家理论培训班,给他们补党课。
杨汉军曾说:“我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全靠党组织的培养。不忘根本,最重要的是做到对组织、对人民知恩图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6年夏天,武汉遭遇多轮强降雨,防汛形势一度非常严峻,蔡甸区分蓄洪区消泗乡民堤民垸接连告急。受上级指派,杨汉军冒雨奔赴蔡甸指挥防汛救灾。
“水泡得越久,老百姓遭受的损失就越大。”杨汉军不顾危险,第一个跳上冲锋舟,查看大水尚未消退的溃口处民垸。连续几个晚上,他都是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天刚亮又投入到防汛中。
7月5日晚,灾区万余名居民大转移。杨汉军在区指挥中心紧张指挥,他深深惦记着老百姓,“千万不能在转移中产生二次伤害!”
危难时刻和百姓在一起,平时的接人待物中,也可见杨汉军的拳拳之心。
杨汉军对年轻人充满感情。他说,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未来,一定要教育培养好、管理使用好。
他常与武汉市委组织部的年轻干部交心谈心,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导年轻人“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杨汉军是湖北省第一批选调生。去年在为选调生、选聘生做辅导报告时,深情地谈起自己当年的经历,说当时那一批选调生在聚会时,约定到退休再聚时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倒。如今,他却再也不能履行当年的约定了……
和家里的晚辈交流,杨汉军从来不谈仕途的话题。说得最多的,还是母亲留给他的那句话,“堂堂正正做人”。
杨汉军的母亲,是家里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虽然她没读过多少书,但她说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姑娘和儿子一样,都要读书。杨汉军的几个兄弟姊妹都完成了初中学业,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不容易的。
母亲突然病危时,杨汉军正在参加拓展训练。听到消息,衣服没来得及换就赶到医院。那天穿的T恤衫,他洗净后放到衣橱里,再也没穿过。
一直到杨汉军牺牲,他的钱包里都放着母亲的照片。
母亲去世后,杨汉军90多岁的父亲就搬到他武汉的家里住。
杨汉军最后一次去国外考察期间,想给老人买个俄罗斯黑面包,说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集体怀念。在俄罗斯的机场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直至成为遗憾。
突然离开的那天,杨汉军给父亲打电话,说晚上早下班,陪他喝个小酒。这个约定,也再也不能兑现了……
杨汉军的儿子身体一直不好。上世纪90年代,夫妻俩用自行车推着孩子坐轮渡,到汉口接受康复治疗。寒风中,杨汉军搓热双手,捂住孩子的脸蛋。儿子生病时,杨汉军是家里最着急的人,用嘴唇贴着他的额头,试儿子的体温。
这两年妻子姜枫身体也不好,住院时,无论杨汉军下班多晚,都会到病床边,陪妻子说说话。妻子去超市买东西,他只要在家,总主动要求一起去。“说是帮我拎东西,其实是想多陪陪我。”姜枫说。
“原来逢着周末,只要有时间,汉军都会陪我和孩子去东湖边散散步,去郊区爬个山,要是时间停留在去年8月的那一天前就好了。”姜枫说,“有他的时候很幸福,感觉时光如梭,现在才知道什么是度日如年。”(新华社记者 王琦 冯国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