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因融入发展血脉
——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挂牌一周年观察
4月1日,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宜昌片区迎来一周岁生日。
时光回溯到一年前,宜昌自贸片区正式挂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寄语:“让这块试验田绽放出创新之花,结出务实之果!”
一年来,这块27.97平方公里的土地夯基垒台、立柱架梁,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以创新之笔深耕自贸试验田,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新机制,担纲改革创新“风向标”
日前,湖北五环欧科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新满仅用12个工作日就办结项目评估评审,相比以往 38个工作日大幅缩减。他说:“片区推行的‘多评合一+统一评审’新模式,让企业只需要认准一个窗口,就可以办完所有事项,避免了多次跑、多头跑。”
去年11月底,片区简化建设项目验收程序,按照“统一时间、集中组织、一次验收”的方式,对城区巴黎香颂项目进行“多验合一”现场踏勘。工作人员易春雨说:“有专业人士帮忙跑腿,项目验收办起来方便多了。”
这些仅是宜昌自贸片区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营商环境的缩影。目前,片区“多审、多评、多验、多证、多规、多管”“六多合一”改革领跑全省。其中,发出全省首张“27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在全省率先推行“43证联办”;“多评合一+统一区域评估”做法可为企业节省交易成本每亩2万多元,节省时间可达30多个工作日。
宜昌自贸片区还在全省首推“一窗通办”审批模式,首创“集成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一办到底”工作机制。如今,企业到宜昌自贸片区落户,注册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以内,投资报建审批项目由原来120个工作日压缩到66个工作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截至目前,片区“放管服”改革收效明显,165项改革任务启动率100%,其中90项已完成,其余75项正在加快推进,并形成了“涉税执法容缺容错”“财政出口增信贷”“小微快贷”等自主创新成果56项。
新格局,跻身内陆开放“桥头堡”
进入自贸新时代,宜昌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坚持立足三峡、承东启西、服务全国,在双向开放的高地上再铸高峰。
去年11月,“宜汉欧”国际货运班列满载着本土工业制品、农产品,自宜昌东站首发,在汉欧冷链技术的保驾护航之下,途径约1.3万公里、历时19天,顺利抵达德国汉堡。此后,“宜汉欧”班列保持每周一班、每班加挂集装箱20个左右的频率稳定运行。
“宜昌造”产品到达汉堡,相比海运节省时间超过20天,到达莫斯科相比海陆联运节省时间30天,已为安琪、晓曦红、奥美医疗等知名企业提供了经济实惠的物流服务。未来,“宜汉欧”班列有望开通至英国、法国、波兰、捷克等国家,带动通商和制造业发展。
铁路通过宜汉欧铁路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路通过白洋港、云池港对接上海,公路通过三峡物流园对接全国各大陆路口岸,空运通过三峡机场、天河机场对接国内外各大航空口岸,同时保税物流中心监管货值到2017年底突破5.1亿元,宜昌综合保税区申报正在加紧申报建设……
宜昌在走活陆上丝绸之路大通道的同时,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大动脉,为宜昌自贸片区跻身内陆开放“桥头堡”提供了有力支撑,助推国际合作翻开崭新篇章。
如今,葛洲坝集团在建国际项目100余个,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0%以上国家;科力生集团总投资100亿元,在哈萨克斯坦东方之门经济特区建设工业园区;安琪酵母在埃及建设年产15000吨酵母生产线……
新动能,敢当转型发展“排头兵”
宜昌自贸片区成立之初,产业定位十分明晰:发展高新产业及现代服务业。
一年来,片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0%,占GDP比重高达45%;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番,占全市25%;外贸进出口总值12.7亿人民币,净增长1.3倍。截至2月底,新增市场主体1743户,同比增长30%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5个,协议投资总额353亿元。
成绩的背后是实体经济的有力推动。作为片区运行后的首家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金宝乐器生产的“长江”牌钢琴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额达1.72亿元。此外,惠科电子、南玻显示器件、黑旋风锯业、金丝烟草一批企业工业产值增幅达30%以上。
成绩的背后是优质项目的给力支撑。今年,片区引进人力资源产业园项目,预计吸引50家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实现年劳务派遣规模达3万人次以上,有望成为三峡区域服务能力最强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此外,还有猪八戒网络平台等一大批服务业项目落地生根。
成绩的背后是资源要素的强力保障。去年,片区入驻金融机构5家,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2.25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13.69亿元。去年7月,片区出台招才引智“黄金十条”,建立不低于3亿元人才创新创业资金池,为博士硕士发放3年人才津贴,给予创业团队最高500万元项目扶持,旨在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未来,宜昌片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扩大开放要活力,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全新的高技术产业集聚区与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峡日报 记者 高 炜 熊东华 通讯员 周婷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