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为长江鱼儿搭建“人工产房” 人工鱼巢可提高鱼卵存活率

图为人工鱼巢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提供

春暖花开时,正值长江自然鱼类产卵繁殖的黄金期。记者27日从我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获悉,为给长江自然鱼类提供一个舒适的产卵场所,提高鱼类受精卵的存活率,该站在长江昌门溪河段布设了人工鱼巢。

据了解,布设在长江昌门溪河段的人工鱼巢共有4000个,分设20组,面积共960平方米。人工鱼巢由天然的棕榈皮等材料制作而成。长江流域的鲤鱼、鲫鱼、鳊鱼、乌鳢等鱼类均产黏性卵,这些鱼类产卵时,会将棕榈叶子当成产卵场所,卵附着在上面,存活率将显著提高。

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冯德品介绍,人工鱼巢选择布设在长江昌门溪河段,是因为该江段水流平稳,没有船只过往,长江自然鱼类在此产卵不会受到惊扰,有助于提高鱼类受精卵自然存活率、繁殖率,以此促进长江自然鱼类种群修复,最终达到修复长江自然生态的目的。

每年3月至6月,为长江自然鱼类洄游上游产卵繁殖高峰期。近年来,因长江生态环境变迁,长江流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部分江段水草消失,沿江两岸护坡被硬化,原有的长江自然鱼类产卵场遭到破坏,诱发长江自然鱼类受精卵难找到附着物,被其他水生物吞食,降低了长江自然鱼类受精卵的存活率。(三峡商报 记者 李波涛 通讯员 方素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