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海事、长航公安联合开展巡江执法活动。 市水利水电局提供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近年来,我市通过各类政策的出台及实施,为“护水”奠定基石;以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为契机,为“节水”定基调;再以产业转型、工艺改进等为抓手,为“复水”添动力,朝着“碧波永存”稳步迈进。
循环利用 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
近日,宜昌开启春雨模式。在雨水浸润城市的同时,也成为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最好的佐证。
位于城区樵湖二路的锦绣嘉苑小区,通过水景收集雨水,用于小区绿化灌溉、清洗道路等;通过透水设施建设,吸纳周边雨水,增加地下水补给量。小区还铺设了透水砖,促进雨水下渗,减少雨水流失。“这种雨水二次利用模式,每年可节约近2000吨用水。”小区负责人张文杰解释道。
为了让每一滴雨水都能“物尽其用”,小区的绿化设施也进行了改造,增设喷淋来减少公共区域用水。
为了营造节水氛围,小区在每栋楼、每个单元都征集了一名节水宣传志愿者,以业主亲身示范,进一步深化节水意识。
像锦绣嘉苑这样的省级节水小区,全市还有41个。此外,还有9个省级节水型企业、39家节水型单位。
“我们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不是限制大家用水,而是更高效地用水。”市住建委城市节水工作人员坦言,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宣传等手段,实行计划用水、合理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
位于伍家岗区的“求索·众创中心”,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实现了对雨水的吸收和释放,并能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哪怕连续6个小时强降雨,方圆20万平方米也不会形成水洼。”
重拳出击 多措并举护一城碧波
全面建成节水型城市,护水是关键。
去年7月,我市“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基本建成;今年初,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全面打响;2月16日,《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正式施行;3月8日,长江河道非法采砂联合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展开……
3月18日,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队员曹宗强像往常一样开始了巡查,他平均每天开车要跑300多公里。
和曹宗强一样的执法队员还有10多人,分别驻扎在夷陵区樟村坪镇栗林河村和分乡镇界岭村的两个基层执法点,负责对辖区内磷矿企业进行执法监管及水资源保护宣传工作。
“执法权的下沉有助于现场监管,效果十分显著。”队长李中华介绍道,将监测断面的实时监测与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管有机结合,不仅加大了监管力度,也提高了违规企业的整改效率。
今年1至3月,辖区内28个监测点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的占比为97.32%,黄柏河流域水质呈现总体向好趋势。
与此同时,自去年底至今,宜昌237公里长江岸线复绿工作全面展开。12个县市区同步启动植树活动,为城市添绿。
值得一提的是,为全面促进长江岸线复绿,沿线码头整治也被纳入复绿工程。枝江“码头整治先行,全线复绿跟进”,为码头添绿的同时保持水土,一举两得。
改进工艺 修复水生态任重道远
大力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和雨污分流工程是修复水生态的重要举措。
位于西陵区的沙河污水处理厂,已于去年将排放标准提升至一级A,并通水运行。
加速改进各流域内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工艺,也对水生态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夷陵区的湖北昌达化工有限公司以生产经营磷矿石为主营业务,矿区内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
“以前这里都被我们叫做‘营养快线’。”李中华指着湖北昌达黑良山矿区内的一条水渠说,因污水排放未达标,水体氮磷超标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后呈现的乳白色,与市面上一种名为“营养快线”的饮料十分相似。
而现在,矿区内的办公楼边,一座名为“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微动力净水设施已经建成,采矿区新建的三级沉淀池也逐渐发挥着功效。各类净水设备的完善,让昔日的“营养快线”日渐清明,一渠清水正缓缓汇入江流。
同时,黑臭水体整治、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收、工业废水循环利用以及污水处理扩容提标等各类项目的实施,也对城市水生态修复意义重大。
修复水生态,既是对“碧波永存”美好愿景的生动诠释,也是城市绿色发展的坦途大道。(三峡日报 记者 宋志豪 邓明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