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逐浪嬉戏长江 ——宜昌推进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纪实

金秋十月,长江干流宜昌段水域内,江水奔流不息,昔日的“渔划子”不见踪影。令人高兴的是,在镇江阁附近水域,还不时出现江豚迎浪嬉戏的场景。

今年7月1日零时起,我市纳入国家禁捕的水域提前半年全部实施禁捕。呵护水中精灵,守卫碧水家园,通过不懈努力,全市实现渔船全部退捕上岸,渔民妥善安置就业,禁捕水域基本“四无四清”,水域生态环境持续修复向好。

长江流域宜昌境内生态类型多样,生活着中华鲟、达氏鲟、长江江豚、胭脂鱼等珍稀水生动物和各种鱼类120余种。 

禁捕退捕战役打响后,我市统筹市县力量,聚焦目标任务,挂图作战,强力推进禁捕退捕工作。今年6月以来,我市先后开展3次市级督查,进一步压实主管和属地责任。

“全市全面禁捕的重点水域包括长江干流宜昌段232公里、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及兴山香溪河水域,涉及12个县市区及高新区。”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劲松介绍,我市是长江湖北段禁捕主战场,渔船退捕总量全省第二,退捕渔民多,退捕任务重。

我市以“滚石上山”的勇气迎难而上,有序展开禁捕退捕。全市应退捕合法持证渔船1793艘、渔民3508人,今年7月30日前全部上岸。“禁渔令”在宜昌落地有声。

长江禁捕,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怎么办?我市各地坚持“不落一船、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零差错”标准,对退捕渔船、渔民信息建档立卡,认真核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了应保尽保,确保渔民退得出。

在江里“泡”了二三十年的谢顺友,经过公开选拔,成为宜昌市渔业巡护队的一员。“现在每个月有3000元工资,比之前捕鱼的时候不会少。”从捕鱼到护渔的转变,谢顺友是3000多名上岸渔民的一个缩影。

禁渔工作启动后,我市统筹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保障退捕渔民合法权益。各地分类施策、精准帮扶,通过举办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提供免费就业培训等方式提高就业水平,对有就业困难的安排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目前,全市退捕渔民3508人全部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100%;参加医保3390人,参保率96.6%;有就业能力及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2640人全部就业,就业率达100%。

为保一江鱼儿永续欢游,我市织密“人网”、打造“天网”、共建“法网”,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形成高压态势,建立长效管维机制。

水陆联合扎紧“篱笆”。每周至少两次巡查陆上岸线,每月对禁捕水域定期巡航一次,公安、海事等部门形成联防、联动、联打的工作格局,推进宜昌“长江禁渔”由“扫面拔点”向“破网断链”转变。

斩断非法捕捞链条。对全市涉渔单位进行专项整治,严禁非法捕捞渔获物、禁售的渔具在市场销售。共出动执法人员2.9万人次,检查餐饮、水产经营等2.9万户次,清理拆除含有长江鱼、江鱼等字样的店招、菜单等3887个(份),依法处理违法经销户264户。

严惩非法捕捞犯罪。累计侦办涉嫌非法捕捞刑事案件95起。渔政部门立案查处88起非法捕捞案件,收缴电打鱼机96套、各类禁用网具4648副、生产性钓具1288根。

“三无”船舶是非法捕捞的“温床”,我市摸排“三无”船舶3477艘,落实1007万元用于“三无”船舶整治,分为拆解、转作他用、编号管理、集中管理四类处置。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周京表示,我市将统筹管好水域与岸上执法,统筹用好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确保建立多渠道渔民安置保障体系、涉渔船舶长效管治体系、非法捕捞全产业链监管体系和“三网合一”的新型执法体系,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揭兴伟 孔维敏 通讯员 方素珍 吕敏)